席梦思第7次遭弃
席梦思:第7次遭弃
席梦思:第7次遭弃 MBAChina 出局理由:始乱终弃的资本局
一切从1980年就早有预兆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席梦思因其强大的品牌价值引起了一种新型投资者的兴趣。和今天的私募相比,它们的战略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:它们都试图买下那些被低估的公司,绝大多数的资金是借来的。在将这些公司修补好之后,为了快速获利,再将它们卖出去。每一次申请破产保护并且转手之后,席梦思的市值就会增加;但与此同时,新的买家通过更多的借债来支付给卖家,实现对公司注资,并且维持公司的运营,在从席梦思赚够利润之后,买家往往将公司通过破产重组再度转手。在这条路上,席梦思一步步地沦为了投资公司的提款机,而自己则债务累累。
全球最大的床垫生产商——美国“席梦思”又一次变得令人瞩目:它即将破产。
近日,席梦思公司的现任东家——托马斯H李兄弟公司(下称THL)称,由于经济危机持续,导致席梦思公司销量大幅下滑,股价随之不断下跌,负债更是高达13亿美元。THL宣布:席梦思已经正式申请破产保护。
为了尽早从“烂泥潭”中脱身,THL正着力于寻找新的接盘者。其全球特许经营事业部总监Todd Merker在2009年12月29日向媒体透露,席梦思拟出售给洛杉矶的一家私募股本公司,目前打包重组计划已初步谈妥,并预计将于2010年1月中旬完成。
第7次破产
THL的联合执行官ScottA.Schoen解释,席梦思此次遭遇困境是因为全球经济陷入了“空前且无法预料”的低迷时期,它甚至“动摇了整个床垫行业”。
他抱怨,糟糕的经济状况下,最爱频繁更换床垫的美国人如今已经改变消费习惯。他们逐渐学会了把床垫当成耐用消费品来对待,由此造成销量不断萎缩,这使得席梦思公司成为一个悲惨的牺牲品。
事实上,这已经不是席梦思第一次与破产扯上关系。根据美国方面的记录,从1986年至今,席梦思公司已经被先后转手6次。如果THL这次成功转手,它将是席梦思近20年来的第7次破产重组。
《纽约时报》对THL将席梦思眼下困境全然归咎于经济危机的说法表示不屑。它认为,席梦思这次破产重组与此前并没有什么不同——不过是贪婪的华尔街精英们的又一次资本诡计。
席梦思的遭遇并不复杂。私人资本公司从各式各样退休基金、托管基金的手里轻松借贷,然后四处寻找猎物。买下席梦思公司后,它们再用公司资产为抵押进一步借贷、提现最初投资,等赚得钵盘满贯之后,便将公司倒卖给新的私人投资公司。而新的私人投资公司又如是重来。
于是,席梦思仿佛陷入了一个破产怪圈:公司不断破产,债务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(1991年时负债1.64亿美元,如今高达13亿美元),但这些私人资本却稳赚不赔。#p#分页标题#e#
以THL为例,这家在2003年购买席梦思公司的投资公司,现在已经有大约7700万美元的利润落袋——而这还是在席梦思公司资产不断减值的情况下取得的。单单以特殊红利的形式,THL就获得了数千万美元。有消息称,其总裁在任职席梦思公司期间,各项收入就达到4000万美元。
“如此之多的人能够在一家正在被搞得破产的公司身上获得大量金钱,这是在当下的金融环境之中的一个传奇,也是‘公司化的美国’一种不断增多的现象的一个例证。”《纽约时报》称。
曾经的辉煌
“席梦思”——这个诞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小城里的著名床垫品牌,至今已经拥有134年历史。1900年,席梦思将世界上第一个用布包着的弹簧床垫推上市场,由此改变了人们的睡眠习惯。它的身影在随后的100多年间几乎遍布全世界。
在中国市场,席梦思一度成为弹簧床垫、尤其是高级床垫的代名词。这家全球最大的床垫生产企业现在在中国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24个城市已经开设了34家专卖店。但它更庞大的帝国还是在北美。仅美国,它就有拥有超过2100个经销商、13500个以上的销售点。